PG平台交投活跃的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连续“吸金”,规模、份额不断突破新高!机构普遍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量

PG平台截至2025年5月15日 14:15,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换手9.28%,成交1.20亿元。

截至5月14日,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最新规模达13.98亿元,最新份额达10.46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2.42亿元。

消息面上,日前,马斯克在投资论坛上预测,人形机器人的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从而彻底改变全球经济。高盛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40亿美元;业内其他机构则更乐观,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中国占比超75%。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成为主要应用领域。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机器人方面,近期特斯拉订单等预期持续催化,维持年内规模量产指引,当前或临近定点量产节点,行情预计将进入“去伪存真”的验证期。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大多处于小批量订单或送样测试阶段,相关业务对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贡献有限,个股业绩仍主要依赖传统主业支撑。

关联产品: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追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选取业务范畴属于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反应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表现。

联接A:020972

联接C:020973

PG平台外骨骼机器人“出圈”,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表现强劲

PG平台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机器人ETF基金(562360)热度不减,盘中涨超2%,反映出市场对机器人产业板块的乐观预期。

消息面上,外骨骼机器人“出圈”。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多个景区引入了登山辅助设备——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黑科技”受到游客青睐。这一“黑科技”受到游客青睐。外骨骼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一条细分赛道,备受关注。资料显示,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式机器人设备,将人和机械动力装置整合在一起,增强人的运动能力。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外骨骼机器人作为融合机械、传感、AI等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已从医疗康复、军工领域逐步拓展至工业与民用场景,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42.2%。建议关注医疗康复、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布局企业。外骨骼机器人的受益标的有两条主线:上游硬件端以及中游产品端。

中泰证券表示,在政策端,“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在产业端,自2022年特斯拉发布Optimus后,Optimus在2025年迎来量产,驱动产业链新一轮成长,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迎业绩兑现元年。国内车企全面下场布局,自研和合作模式并行,有望在车厂生产场景率先落地。在技术端,机器人是AI+智驾重要终端落地载体,AI大模型可加速仿真数据采集,Deepseek为机器人大/小脑提供多项支持,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相关产品:机器人ETF基金(562360)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PG平台外骨骼机器人引爆五一假期!机器人ETF基金(562360)现涨超2%,实时成交额突破1400万元

PG平台消息面上,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多个景区引入了登山辅助设备——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黑科技”受到游客青睐。随着技术的进步,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军事、工业、出行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市场潜力巨大。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传感、人体工学、动力和电子等技术,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贡献力量。

5月6日,A股市场高开高走,人工智能题材出现分化,AI算力板块涨势暂歇,机器人应用方向领涨市场。机器人指数成份股中,信捷电气涨超10%,海目星、新时达、弘讯科技涨超5%,天准科技、盈峰环境、华昌达、中信重工涨超4%。机器人ETF基金(562360)冲击三连阳。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跟踪的中证机器人指数与万得人形机器人指数的成份股重合度为63%,除了人形机器人以外还覆盖一些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系统集成商,整体把握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工业机器人迭代升级的趋势。

华创证券指出,首先,机器人主链包括特斯拉链、华为链和宇树链等,这些链条中的企业正在经历“边际快速改善+主题催化强化”的过程,意味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关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将持续提升。其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路径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研发转向了客户(链)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特别是B端市场的汽车制造、智能物流、特种行业等领域的高复购率、高刚性需求和低容错率特点,使得这些领域成为了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首选场景,预示着机器人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

相关产品:机器人ETF基金(562360)

PG平台上海电气集团调研智能机器人产业

PG平台据上海电气消息,5月8日下午,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吴磊等一行赴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调研集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并指导下阶段工作重点方向。吴磊表示,要强化节点管控、夯实发展根基,机器人产业变革迅速,因此节点进度更要确保不出现偏差,在守住安全质量生命线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精准管控。要与各大高校院所形成人才培养机制,构筑机器人产业人才高地,同时关注业内头部企业动态和行业技术发展,吸收转化行业最新成果,时刻保持战略敏捷性。要以机器人产业赋能其他产业板块产能提升,实现可量化评估的示范应用,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电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