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平台新华全媒+丨石头里年“榨”油超百万吨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创造新纪录
PG平台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 题:石头里年“榨”油超百万吨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创造新纪录   新华社记者顾煜、戴小河   初冬时节,准噶尔盆地东部已是银装素裹,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内一派繁忙景象。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和吐哈油田的共同努力下,今年至今,这里的页岩油产量已超百万吨,成为我国首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迎难而上 石头里年“榨”油超百万吨   99.7、99.8、99.9……随着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数字慢慢跳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或紧盯屏幕,或仔细核对,当数字变为100时,中控室内气氛热烈,这意味着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成为我国首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11月24日,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观察生产井压力,保障页岩油平稳生产。新华社记者 顾煜 摄   页岩是如书页般层层分布的岩石。页岩油是附着在页岩石或者缝隙中的石油,属于最难开采的油之一。因此,开采页岩油,在业内也被称为从石头缝里“榨”石油。   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四川、渤海湾5个大型盆地和柴达木、江汉、苏北等8个中小型盆地。准噶尔盆地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吉木萨尔、玛湖、五彩湾—石树沟三大凹陷区,总资源量超30亿吨。   “准噶尔盆地的页岩油主要以陆相为主,相比北美海相页岩油,其连续分布面积偏小、成熟度偏低,开发难度极大。”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地质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依伟介绍,2020年,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复函同意设立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吐哈油田准东采油管理区总工程师孙辉辉表示,尽管曾被一些外国专家认为在这里开采页岩油是“天方夜谭”,但经过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和迭代升级,示范区页岩油年产量增长显著,为国内非常规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创新模式 寻找页岩油开采“金钥匙”   在国外,把含油性好、开采价值大的页岩油优质储层称为“甜点区”。吉木萨尔页岩油开采难,难在储油层之深,更难在“甜点区”之薄。在这里,储油层平均深度达3800米。深藏其中的“甜点区”如同波浪般起伏分布。   11月24日,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工作人员在页岩油联合处理站工作。(张睿 摄)   “页岩油储层就像是地下长长的‘夹心饼干’,‘甜点区’就像夹在中间的‘奶油层’。在钻井过程中需要控制钻具横向沿着‘奶油层’去钻,增加与‘奶油层’的接触,后期才能产出更多页岩油。有些‘奶油层’不是直的,或拐弯,或向上拱起,或向下折叠。”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工艺研究中心副主任鲁霖懋说,穿越“奶油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优质储层识别,“既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那咱们就自己去探索。”   科研人员一次次“头脑风暴”,一次次实地试验,终于探索出一套页岩油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优质储层识别技术得到突破。”鲁霖懋说,此外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示范区开采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绿色智能 页岩油开采更加高效环保   车行茫茫雪原,路两边不时出现的集装箱式小房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这是我们采油的无杆泵,取代了传统的‘磕头机’(游梁式抽油机),将数千米之下的页岩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面,单井能耗显著降低。”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员工孙鹏科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油田数字化转型,生产运行实现“无人巡检+故障维修”,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目前我们的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单井全覆盖,依托物联网技术,无杆泵采油平台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会自动传输到中控室,实现了无人巡检。”   在改变传统采油方式、从根本上改善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同时,示范区还持续推进一系列技术革新,不断实现废料无害化处置与循环再利用。光伏发电与油气开采结合、二氧化碳驱动采油……一项项举措实现了页岩油开采更加绿色环保。   目前,我国已成立3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包括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大庆油田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   “希望通过我们推动页岩油增储上产的实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力量。”陈依伟说。
PG平台新华鲜报丨高峡出平湖!看“万里黄河第一坝”新变化!
PG平台  新华社西宁12月28日电 题:高峡出平湖!看“万里黄河第一坝”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汪伟、周盛盛、张龙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   2024年12月29日是龙羊峡水电站成功截流45周年的日子。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在时代大潮中昂首挺立守护黄河安澜。   守安澜——   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2024年11月,龙羊峡大坝实现了“体检”与管理的全面智能化。管理部门可以精准判断大坝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   黄河安澜再添新保障。   “龙羊”藏语意为险峻的沟谷,是黄河进入黄河峡谷区遇到的第一个峡谷。作为根治黄河水患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枢纽工程,拥有“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在1979年成功截流黄河,黄河岁岁安澜从此有了保障。   从空中俯瞰水库,昔日湍急的黄河水,到这里已是碧波万顷的湖面,温顺而清澈。   一座178米高的水坝,在黄河上游造就了相当于1700余个西湖大小的“天湖”,创造当时国内最高坝高、最大库容、最大发电量等多项纪录。   这是2018年11月9日拍摄的冬日龙羊峡水电站全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难以想象,近半个世纪前,5万多名建设者在海拔2700米、年冰冻期长达6个月的高寒地带,完全依靠自主设计、制造、施工创造了这个惠泽千秋的伟大工程。   时至今日,龙羊峡电站依然是黄河流域库容最大的水库,它和下游刘家峡水库等共同承担黄河下游九省(区)的灌溉、防洪、防凌和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   黄河安澜处,涌动文旅潮。   穿行在龙羊峡镇,一幢幢保留下来的旧式办公楼,带你感受火热的建设年代,体味“龙羊精神”;乘船游湖,两岸林立的奇石、幽深的峡谷,沉浸式感受自然的壮美……龙羊峡已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中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龙羊峡生态旅游景区总经理程保明说,凭借自然风光与红色旅游资源,龙羊峡旅游日渐火爆,近两年游客量年均增长达30%。今年,龙羊峡全年吸引游客25万人次、营收超过2000万元。   这里,黄河故事加速书写。新业态也正铆足劲,迈向新台阶。   看“风光”——   水电之功,首在发电。   今天的黄河上游,大大小小的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龙羊峡正演绎滴水化绿电,水光互补新“风光”。   塔拉滩,距龙羊峡约130公里的一片荒滩,如今已是绿色为底、蓝色为盖的“牧光之城”。   “变化始于2013年,在绿色发展推动下,海南州在这里规划布局了光伏产业园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切羊说。   目前,塔拉滩已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建成面积350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光伏板拼接成“蓝色海洋”,发出的绿电输送至全国各地。   这是2020年8月1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塔拉滩“新生”,不仅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光照、充足的空间,更因为得到龙羊峡水电支撑,解决光伏“昼多夜少”等发电不稳定的问题。“用水支撑光,这里的电,全部为清洁能源。”切羊说。   改变不止于此。光伏板遮挡下,塔拉滩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进土地,荒漠逐渐长出绿草。   2022年6月9日,羊群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电站内活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牧民也赶着羊群进入光伏产业园。“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新模式在这片荒滩上诞生。人们把这里形象地称为“牧光之城”。   48岁的当地牧民叶多,靠着这片新牧场,养了近300只羊。“过去草场面积大,但产草量低,搞养殖要大量买饲料。如今省下饲料钱,‘光伏羊’也成了新品牌。”叶多说。   目前,光伏园区附近4个乡镇、13个村的3056户牧民因此受益。   观“鱼跃”——   驱车驶入龙羊峡库区,碧波荡漾的黄河吸引着八方来客。一间间农家乐招牌上,写着当地另一新特产——冷水鱼(虹鳟)。   家住龙羊峡镇的冯庭贵,养过牛,放过羊,却从未养过鱼。初次接触这种冷水鱼,他心中暗暗纳罕,“这能行吗?”   如今,已是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捕捞队队长的冯庭贵谈起冷水鱼头头是道。   “传统吊网捕捞会让虹鳟鱼体内因紧张产生更多肌酸。我们现在用吸鱼泵连鱼带水直接送入车间,保证鱼肉质鲜嫩。”他说。   龙羊峡水库,全年平均水温12摄氏度左右,有5米以上透明水体,适合高原冷水鱼生长。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在这里投资,以规模化、智能化方式养殖虹鳟鱼。   2024年10月18日,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给冷水鱼降温。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记者在水库看到,养殖网箱内,一根管子匀速晃动,将饲料喷洒入水。操作室内,养殖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养殖过程。加工前,鱼水一体乘“电梯”出湖;电击后放血;覆冰后转运、加工;成品打包后,三小时内用冷链物流运往全国各地……   由于冷水鱼对水质要求高,公司还自主研发粪便收集器、水下清污器等环保设备。“保持水质就保证了鱼肉品质。”龙洋知鲜技术部部长马小军说。   在一系列养殖、环保技术支撑下,龙羊峡水库冷水鱼的出口额已占全国冷水鱼出口额的97%。   变化在继续,但不变的是“龙首”昂扬的姿态。
PG平台一国际石油出口管道在俄泵站遭无人机袭击
PG平台  新华社莫斯科2月17日电(记者刘恺)里海管道集团公司(CPC)17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位于俄罗斯南部的一个石油泵站17日遭无人机袭击。虽无人员伤亡和石油泄漏,但管道输油量有所下降。   消息显示,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当天遭到7架无人机袭击。目前石油泵站已暂停运行,公司减少了通过石油管道的传输量。公司的所有股东,包括美国和欧洲方面代表,都已获悉无人机袭击情况。   里海管道集团公司的石油管道连接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全长超过1500公里,是哈萨克斯坦主要石油出口管道,输出量占全球石油日供应量的1%。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出产的石油通过该公司管道输送到新罗西斯克港,在港口装船后运到国际市场。里海管道集团公司的股东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公司等。
PG平台“节后赶场就业大集”——辽宁鞍山开年最大规模招聘会见闻
PG平台  “我有互联网企业3年工作经验,适合咱这个岗位吗?”“月工资能开多少?”……   2月11日,辽宁省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在鞍山人才市场举行。一家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的招聘展台前,几名求职者正与企业人事专员交流岗位需求。 2月11日,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现场。(鞍山市人社局供图)   “春节后鞍山组织了不少‘就业大集’。”刚大学毕业的刘行告诉记者,自己主要关注平面设计岗位,希望能留在家乡工作。   记者看到,招聘会现场人气火爆,不少人当场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在政策咨询区,鞍山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等11个部门“面对面”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障等政策咨询服务。   “这场招聘会是春节后鞍山举行的规模最大、入场人数最多的一场,也是参与企业含金量最高的一场。”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丹说。   据悉,招聘会汇聚了鞍钢集团、七彩化学、紫竹集团、三冶集团等141家企业,将提供电气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等2700余个就业岗位。当日共吸引求职者4000余人,现场16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2月11日,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现场。(鞍山市人社局供图)   为更好满足春节前后企业招工、求职者应聘双重需要,鞍山市人社局联合各县(市)区、开发区人社部门开展2025年“新春就业大集”系列活动,将陆续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97场,积极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   “今年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产能,用工需求提高了,光机械加工员就要招聘50名,还要招技术人员,月薪都在7000元以上。”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刚刚参加完8日举行的鞍山海城就业大集,“当地举行的招聘会对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 2月11日,鞍山市2025年“春暖钢都·兴企护航”大型招聘会现场。(鞍山市人社局供图)   在招聘会场,镜头前两名主播正在细心地讲解着参加招聘会的重点企业和所需岗位,市、县(市)区7个新媒体账号齐上阵,通过直播镜头,带领线上求职者“云逛就业大集”,推荐优质岗位,解答咨询问题。   “线上招聘很受欢迎,今天观看直播的人数超过了8.8万人次。”鞍山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光育说。   王丹表示,鞍山将持续抢抓节后招工“黄金期”,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好桥”,全力以赴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记者于也童)